最后的设计印象是长发高层次,使用多重分区打薄削剪效果,确实调节发量感与做出较佳的轻盈动感,与一般的长发高层次相比较,经过分区打薄削剪后,发型的再现性压倒性地向上提升。保持设计原味,在看不到的部分加是一些现代化的每法技术处理,就会成为永远受到消费者支持的造型。
内侧打薄(INNER THINNING)
分区坐标上的量感调节,是以内侧技术打薄来操控。内侧打薄过多的话,发束会变得太薄,破坏发型设计的原味。
线条打薄(LINE THINNING)
线条打薄着是一款长发造型,如果头顶分区的发束下芳的打薄削剪太过深入,则有可能破坏了些女性化的造型,此点要特别注意。大分区已做过量感调节,也产生了发束动感,所以浅浅地发束下打薄就够了。
1、分成前额分区、头顶分区,颅顶分区与下方分区等做不连接的高层次修剪。
2、下方分区的外轮廓线,稍微修剪成往前斜上。
3、脸际线发束拉向方做高层次修剪。
4、侧头部的发束全部拉向3的进行修剪。
5、后脑部以4剪过的耳后长度做导引,以正梳发拉垂直90度修剪至正中线为止境。
6、头发吹干后,下方分区进行内侧打薄削剪。
7、修建上方分区,脸际线拉出发束以高层次修剪,此时发束的最下方长度,要注意不要与3修剪过发束的最上方长度相连接。
8、侧头部全部拉向7的位置进行修剪。之后下方分区也用同样方法进行修剪。
9、进行前额分区的修剪。脸际线用高层次修剪,之后都拉向脸际线的导引线进行修剪。此时要注意,发束的最下方长,不要于78剪过的颅顶区高层次的最上方长度相连接。
10、定出正中线前方稍长的高层次导引线。然后全部拉向导引线进行修剪。
11、进行头顶的修剪。定出正线上的高层次导引线,侧中线之前的发束,全部拉向正中线修剪。以后脑部正中线的长度为导引,做放射状修剪。
12、根据10剪过的前额分区高层次的短发点,与8颅顶区修剪过一高层次A坐标的长度,以及头顶分区做不连接修剪。
13、头发吹干后,上方分区(前额、头顶、颅顶分区)做内侧打薄后,再做线条打薄削剪。B坐标在动感点做侧边深入打薄削剪,表现向后动感。A坐标做出向后动感的同时,加上发束打薄削剪,减少发量感。
14、GH坐标做内弧度表面打薄削剪,减少发量感。
15、IH坐标发束下方打薄产生浮力后,再做发束侧边浅浅打薄削剪,表现向后动感。 |